复工在即,很多人担心办公楼里的中央空调系统能不能开?开了担心交叉感染?不开又担心空气不流通,环境不舒适?到底该怎么办呢?特殊时期办公楼的中央空调到底能不能开?接下来请跟随京乐企服小编一起来看看吧!
一、在家抗疫 注意通风换气
室内传统通风方式分为以下四大类,大家可以根据自家条件选择采用哪种通风方式。
1、新风系统
新风系统是根据在密闭的室内一侧用专用设备向室内送新风,再从另一侧由专用设备向室外排出,则在室内会形成“新风流动场”的原理,从而满足室内新风换气的需要。
它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通风换气产品,集以上各种换气设备优势于一身。在为居室通风换气的同时,还能解决室内空气污染,无需开窗就能保持室内24小时空气新鲜。
如果已经有购买新风系统就请赶紧打开吧,但如果还未购买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方式。
2、空调系统通风
空调系统可以在无风的时候有比较好的排风效果,但是缺点是作用范围较小,连续换气能力较差,容易产生噪音。近几年有新风系统的空调,有一定的换气排风能力,但是在屋内达到正压的时候,继续排风能力会逐步降低。
现为冬季,温度较低,开启空调不仅可以拥有一定的换气量,还可以提高温度让室内更加舒适。但一定要注意开启空调的外循环开关。
3、开窗通风
优点:最省钱,最经济,简单易懂的通风方式。同时也是配合其他通风方式,可更快更好的达到换气效果的方式。
但是缺点也很明显:室内气流紊乱,很有可能把洗手间和厨房异味带到客厅卧室;夹杂室外颗粒尘埃污染物,影响室内环境卫生;无法避免的噪音污染;室内采暖或者制冷的温度流失,一定程度上造成能源浪费。
开窗虽然降低了室内温度,但是也提供了室内必不可少的新风,提供了人体必须的氧气,减少室内二氧化碳含量,稀释掉室内活动散发的有机污染物、细菌、灰尘等物质。
而对新风的需求一直以来都没有被广泛的重视,直到2003年“非典”爆发,大家“开窗通气”这个生活习惯才逐渐建立起来。
无论如何,为了您的健康,除了雾霾天,其余时间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。当然,谁也没法精准控制开窗时长来保证新风量,一般频率为每日通风2-3次,每次不少于30分钟。冬天开窗通风时,依照自身情况添加衣物,享受一下新鲜空气吧。
4、空气净化
空气净化器:他可以吸附空气中灰尘等颗粒物,缺点是如果长期没有新空气交流进入,则会造成室内二氧化碳过多。
二、选哪种空调更好
选购空调的时候无非就是在以上三种纠结,其实空调没有最好的之说,只有最适合的!譬如小户型非要装风管机那肯定费电不划算,大别墅用分体式空调,一会冷一会热谁受得了!
在选空调之前我们要先清楚我们需要多少的制冷量?
普通房间所需最佳制冷量为200W/㎡,以一个16平方米的卧室或者客厅为例,需要的制冷量则为200×16=3200W。
空调的制冷单位的“匹”,一匹等于2500w,所以16平方米左右的房间使用3200÷2500≈1.5匹的空调就足够了!
以100㎡的三室为例,我们来看看中央空调和分体空调所需能耗分别是多少?
中央空调:中央空调需要的匹数=100×200÷2500=8。再算上中央空调的超配率一般在1.3左右。大概需要8÷1.3≈6匹的一拖四空调。
分体空调:客餐厅使用一台2匹的柜式空调,主卧1.5匹挂式空调,2个卧室分别1匹挂式空调,共计5.5匹。
所以在100㎡的房子用分体式空调会更省电,但相差并不多,但中央空调有更好的制冷效果和控制温差能力。所以我们建议100㎡以上的房子使用中央空调会更适合,而在100㎡以下的房子使用分体式空调会更适合!
三、中央空调的优点有哪些呢?
①送风效果更好,顶部出风,不用担心分体空调风对着人吹,整体控温效果更好!
②不占用室内面积,不用担心室内摆空调导致装修风格显得很突兀。多出来的空调可以自己利用!
③中央空调的质量更高,寿命普遍更长,至少是普通空调的两倍以上!
四、 选择中央空调时又要注意什么呢?
①风口材质注意要买ABS树脂材料的,避免风口出二次冷凝出水,动不动就滴水下来!
②室外机铜管保温处,最好的选择时热缩管,使用寿命是生料带的3倍以上。算下来还是划算的!
③冷能水管一定要做好保温以及冷凝水的坡度一定找够,防止冷凝水倒灌。
④选择桥架式安装工艺,稳定性最强的施工工艺!
京乐企服专业从事北京中央空调维修维护,清洗保养,节能改造,销售安装公司、中央空调空气净化等业务,我们拥有17年的维修经验,一流的技术团队,完善的服务流程,一流的服务质量,17年的维修我们坚持为客户提供超出预期的专业服务,获得了数万客户的一致认可,如果您有中央空调的相关问题和需求,可以随时联系我们,我们的24小时服务热线:400-898-1819。
以上就是京乐企服为大家整理《特殊时期办公楼的中央空调到底能不能开》的全部内容了,如果还有疑问请咨询24小时在线客服小姐姐。
本文标题:特殊时期办公楼的中央空调到底能不能开
本文作者:京乐企服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zyktservice.com/news/4227.html